"施耐庵"编著的书籍

水浒传:校注本(四大名著权威校注本)

《水浒传》是我国明代白话长篇小说的一部杰作。它不是作者凭空杜撰的,而是以北宋宣和年间宋江率众造反起义的历史事件为素材,并广泛吸收了宋、元间街谈巷议和说书人、杂剧表演依据的“梁山泊故事”,最后由施耐庵、罗贯中编写成书的。 《水浒传》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明代记载大致有三种:一是施耐庵作,如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四十一说,“元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世传施号耐庵”;二是罗贯中作,如王圻《续文献通考》说,“《水浒传》,罗贯著,贯字贯中,杭州人”,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也说是罗贯中作;三是施耐庵作、罗贯中编,如高儒《百川书志》卷六说:“《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十三也有是说。然当代学术界一般认为是施耐庵作。本书采用的底本,署名作“施耐庵撰,罗贯中纂修”。 施耐庵的生平情况不详,一般认为他是元末明初时杭州人。虽然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有人依据《施耐庵墓志》、《施氏族谱》、《施氏长门谱》、《施耐庵传》等有关资料,考证过他的世籍,但学术界认为这些资料多有不可信处,所以至今存疑,尚待发现其他材料进一步求证。 罗贯中,名本(一作“贯”),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杭州人,祖籍山西太原。生卒年不详,元末明初在世,与《录鬼簿》作者贾仲明为忘年交。《西湖游览志馀》称罗贯中编撰小说数十种,但今存由他署名编撰的仅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另有戏曲创作多种,流传下来的只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水浒传(绣像珍藏本)(套装共2册)

《水浒》,是作为一部小说流传在读者中间的,但它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又并非完全出于虚构,《宋史》里有三处记载着宋江农民起义军的活动,其中以《张叔夜传》记载得最为详细: ……叔夜知海州,宋江起河朔,转掠十郡,官军莫敢撄其锋,声言将至。张叔夜使间者觇其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馀,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令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但是,历史记载中这样一个简单事件,在文学作品中却展开了波澜壮阔的斗争,这说明:水浒英雄产生在农民斗争的中间,人民照自己的意志给以渲染和修饰,使得故事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民间的艺术家采集了它们,编成“说话”演唱的内容,并进行了更大的艺术加工。像宋罗烨《醉翁谈录》所谈到的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可能都是平话中个别人物的英雄传奇。而到了宋元之间流传的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它所记述的宋江三十六人的事迹,就更加接近水浒基本情节的规模了。元杂剧有《黑旋风双献功》、《双献头武松大报仇》、《宋公明劫法场》等,王国维《曲录》里也录有二十二种水浒剧目。可以设想在佚去的话本和剧文中还有着更丰富的内容,它们都在《水浒》成书以前。毫无疑问,元明两代连连爆发的农民起义斗争,又给水浒故事添加了现实的血肉。先是三十六大伙、七十二选伙,到了小说里便成为千军万马了。 对于这次农民起义,小说确实是做了极大的艺术夸张。和同时代的方腊起义军相比,宋江起义军的规模不可能超过方腊,这从历史记载里可以看得出来。但是,如上所说,《水浒》这部小说是根据民间传说、民间说唱加工创造成功的,很显然,无论是在传说阶段,还是在作者的集中再创造阶段,它都大量地概括了同类史实。宋江这支起义军的千军万马的大聚义,虽然不尽符合历史上那次起义的实际情况,它却符合宋元明三代以至中国封建时代多次农民起义的实际情况与客观规律。正如毛泽东所说,从秦朝的陈胜、吴广,直至清朝的太平天国,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正因为中国有这样的历史,才产生了《水浒》这样的小说。 《水浒》反映的时代,确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化的历史时期。北宋王朝一方面对外屈膝,缴纳岁贡;一方面穷凶极恶,掠夺人民。有名的“花石纲”,使人民破产,激起“饥民并起为盗”。《水浒》选择了这个时代,把宋江起义军的历史事件描写成声势浩大的千军万马攻城夺县的人民大起义,也是符合这一时期历史生活的真实的。

Github | Docker | Library | Project